作者|倪世新
联想可能是AI PC概念落地最主要的玩家之一。
前几天参加联想的创新科技大会,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正是AI PC。不夸张地说,联想可能把整个生态都请过来了。
上午的主论坛,高通、英特尔、AMD的三位CEO轮番证言。我当天下午的AI终端产业生态创新论坛主持一场圆桌,也是三家芯片公司嘉宾共同参与,这么多年参与的活动很多了,大家在一个环节讲话,有额外一重意义。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AI终端产业生态创新论坛
先来说AI PC的价值问题。现在已经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来自产业,比如刚才我们说的联想、微软以及芯片公司等,都在把AI PC当作下一个产业亮点去运营。当然,也还有很多人觉得PC没有什么可讲的,AI PC也只不过是PC加了一个前缀,创作不出多大的价值。
相对来说,我更赞同AI PC价值论。不是因为有多少企业在宣传,而是从“模型与算力”要协同发展这个角度,AI PC有一定的合理性。
实际上。AI PC和传统PC可能是不同类别的东西,而且AI PC更接近于早期PC的理念,它的可玩性很高。
1、PC的问题是什么
一提起PC产业,很多人会觉得技术含量不大,或者使用价值不高。我觉得关键就是可玩性出了问题。
早些年间,我还在大学DIY电脑的时候,是很有热情的,就是因为当年在PC上可玩的东西很多。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也没有云计算的时代,对于个人用户而言,游戏、办公、学习,你可以想到的任何软件应用,都需要在PC上使用。
而PC价值的下降,恰巧是最近十年形成的看法,伴随PC声量下降的,是智能手机的崛起。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大家发现,PC能干的事情,在智能手机上都几乎都能干。而手机上能干的事情,比如指纹识别、移动定位等,PC还不一定能干。此消彼长之下,PC的价值就越来越低。
一言以蔽之,PC并没有提供对手机而言,更有价值的东西。PC的算力可能更高,容量可能更大,屏幕尺寸也更大,但是并没有什么应用,需要这些多出来的性能。
2、改观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但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在AI PC概念出现之前,PC产业的价值就已经在提升了,推动力就是远程办公。
在全球都要保持社交距离的几年,远程上班、远程上课的需求,让人们发现,原来还是有一些应用场景,是手机不太擅长的。比如远程会议,手机无法一边交互,一边看文档;远程上课也是同理可证。
因此,这几年PC的销量实际上出现了大幅上升,甚至在欧美地区还出现了缺货问题。
我觉得AI PC概念的出现,和这件事给人们带来的启发是有关系的。人们发现,其实不是PC没有价值,而是像我们在第一段落说的,我们多数的工作生活场景,用不到PC溢出的性能。
3、大模型成了一个真正的拐点
远程工作的需求,让人们认识到,PC依然有其独特的场景可以发挥作用。最后,大模型的出现,让这个场景优势进一步发挥。
可能有人会怀疑PC的价值,但是很少有人会怀疑大模型的价值。而正是大模型为PC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大模型的使用性能,是和算力成正比例关系的。也就是,算力越强,模型越强。
刚才我们说过,PC的价值发挥不出来,是因为它的性能优势,在智能手机面前毫无存在感。而大模型的出现,让PC相对于智能手机溢出的性能,有了用武之地。更夸张的是,不仅有了用武之地,甚至还不够用。因此,几个芯片厂商,都在PC上加装了专用加速芯片NPU,来缓解PC性能可能还不够的问题。
有多大算力,办多大事儿。
在几十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万次运算)和几百Tops这个区间。就成了AI PC可以发挥工作的场景。
早年间,有一个安迪-比尔定律,是对硬件升级与软件升级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指新软件总将耗尽新硬件所提高的任何计算能力。这条定律源于1990年代在计算机会议上的一句小笑话:“安迪(英特尔CEO)给的,比尔(微软CEO)就会拿走”。
作为PC产业这么多年以来的亲历者,杨元庆在大会上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计算能力的增强,模型可以更完善,参数也可以越多,所以又可以变成水涨船高的发展逻辑,让PC产业重新走上硬件驱动软件,软件驱动硬件发展的轨道上来。
在AI PC上,CPU、GPU、NPU给的算力,大模型都会拿走。而且只会不够,不会太多。
4、问题是什么?
我们刚才已经谈清楚了AI PC的成立逻辑,但是也不代表这个理念的落地就会一帆风顺,核心在于“用”,分别是用的多,和用的好。
就像我们谈到5G、谈到VR,就会说这些技术到底有什么用一样。谈到AI PC,这个端侧AI终端,也面临,这个PC还可以怎么用的问题。这和我们刚才说,没有人质疑大模型的价值并不矛盾。因为“用”和“用得多”;“用”和“用得好”是有本质区别的。
用得多,就是如何能让需要几十Tops算力的、基于几十亿参数的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多?
用得好,就是让AI PC这个智能设备,用起来也很智能。用联想对AI PC的定义,PC本身也需要变成一个智能体,PC本体也是智能的。我称之为“三交”,遇到事情可以和AI交流,对它交办,等它交差。
5、联想能做什么?
那如何让应用更多,更好?我觉得这是联想和它的生态可以做,而且正在做的事情。
一方面是硬件。要想让更多人参与到AI PC的应用生态建设中来,首先是硬件足够好。这方面联想有一定优势。
2004年,联想不满足于只是在中国的业务,走国际化。恰巧IBM要出售PC业务,所以一拍即合,联想从此走上了全球化、国际化的道路。因此,联想和全球AI PC产业链的关系极其紧密,具备了把硬件造得更好的基础。
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软件。首先,好用的AI PC不是简单的硬件组装。因为大模型一开始并不是为端侧准备的,而是云端数据中心的产物。轻量化,实际上是随需求,逐渐演化而来。
换句话说,大模型和很多技术不一样,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自上而下的。这其中,就有很多让模型从大变小,和量体裁衣的工作。
还有,联想集团副总裁阿木说,用户和终端之间的内容和服务的交互,也从原来的程序化的交互变成了纯自然的交互。那么这个交互工作由谁来做?
而且,对于更多AI应用来说,AI PC是天然的预装平台,那么,谁来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应用商店?
这两份工作,终端厂商,都可以承担下来。
最后,讲一点个人感受。其实过去几年,我的PC也没有更新过,原因和所有人都一样,我们没有什么应用,需要更高的算力和存储。其实不仅仅PC是这样,智能手机也如此。
如果只是在终端上消费内容,那么作为流转平台,屏幕和网速,比终端自身更重要。
但是,这几个月,由于要在端侧跑几个模型,明显感觉风扇转得比较吃力了。如果我们重新将PC作为创作者工具,那么终端本身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同了。
杨元庆在大会主论坛请上了导演陆川,播放了一段陆导制作的AIGC视频。记得多年前,我在一次移动通信技术沙龙上也见到了他。技术可以让更多人成为更好创作者,让AI PC成为人机合作的新载体。
导演陆川(左)、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到2030年,智能互联设备的数量将突破500亿台。所有这些智能设备将通过蓝牙、Wi-Fi或5G等方式互联。
在当下的AI竞争格局下,没什么能比一场AI浓度爆表的大会,更能快速彰显自身实力了,AMD的这场「Advancing AI大会」,就是印证。
在今年云栖大会主论坛上,作为压轴的人形机器人对话——《人形机器人的“图灵时刻”》最受关注,这不仅可以看作是人形机器人创业者们的心路历程,也是半个世纪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