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开启驾驶辅助系统后 车主依然要保持警惕

开启驾驶辅助系统后 车主依然要保持警惕

2021-09-28 15:52
----..---.-...-/--...-.-......./-...-....-..--../-............-.- ----..---.-...-/--...-.-......./-...-....-..--../-............-.- ----..---.-...-/--...-.-......./-...-....-..--../-............-.- ----..---.-...-/--...-.-......./-...-....-..--../-............-.-
2021-09-28 15:52 科技行者

自适应巡航、变道辅助、防撞预警、盲点监测、自动驾驶……这一切种种只是如今新车配备的驾驶辅助功能中的一小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驾驶者们反而越来越不明白自己要怎么用车才是真正的安全。

开启驾驶辅助系统后 车主依然要保持警惕

不少经销商总爱以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作为产品卖点,不断给购车者们灌输所谓新理念。手套箱里的用户手册越来越厚,用户也越来越不想读。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开始对驾驶过程中人的元素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司机们在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下到底感觉如何。

下面,就是科学家们整理得出、但在用户手册中绝对不会出现的高级驾驶辅助技术使用指南。

保持警惕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新任车主在买车之后的第一个月最为谨慎,他们会认真了解自己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但在一个月之后,司机们就会在相对简单的路况下东张西望,毕竟开阔的高速公路能有什么突发情况呢。

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其中的关键在于:虽然开阔道路对人类来说非常安全,但有时候反而会给汽车的计算机视觉系统造成接近甚至超越极限的处理压力。

正因为如此,在11辆使用Autopilot的特斯拉汽车先后撞上闪烁着应急灯的警车和消防车后,联邦政府决定对这套驾驶辅助系统开展全面调查。

计算机没法像人类那样观察并理解世界。虽然如今的AI系统已经击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国际象棋大师,但还是识别不到面前闪烁着警灯的消防车。我们人类有着强大而灵活的常识储备,但汽车却没有——它们观察世界的唯一窗口,就是由视频片段汇编而成的数据。

考虑到这一点,作为司机的我们在使用驾驶辅助系统时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放松、什么时候该提高警惕?简单来讲,随时都要提高警惕。

新车中的危险检测系统专为那些最罕见的情况而设计,主要功能就是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危险信号。但对驾驶员开展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很多人在购车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单纯把它作为后备工具。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使用特斯拉Autopilot系统时,司机看路的次数更少、注意力也更多集中在非驾驶区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显然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度依赖后备系统并放松警惕。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司机可能直到听见警报声才会意识到风险就在身边。这时候人类驾驶员相当于放弃了观察,把所有任务都交给了驾驶辅助系统。

共享驾驶让人更加疲劳

事实证明,无论大家自己开车时有多么专注,盯着电脑开车比亲自动手其实要难受得多。

乍看一下,这应该是种很轻松的体验,但实际却出乎意料地让人心累。因为没有任何参与感,我们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一切身上——沿着熟悉的路线,一切按预期进行,久坐凝视会让大脑很快陷入麻木。这压根就不是人类所擅长的场景。

面对新闻里司机按下自动驾驶开关后就睡觉去了的报道,很多朋友会觉得难以置信。但这又是另一种误解——司机真的是放心去睡了,还是在百无聊赖之中失去了意识呢?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为司机配备了大脑与视觉监测系统,并发现使用自动驾驶系统的司机更有可能在不得不中进入浅度睡眠。如今繁忙的日程安排本就让人们精神疲惫,而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忙起来。但按下一个按钮,车就能自己前往目的地,这样的体验完全可能激发出大脑深处的困意、在不自觉中给司机带来风险。

不够直观的盲区检测

后视摄像头看似能拓宽我们的观察视野,消除那些恐怖的盲点。但是,在对使用后视摄像头的司机开展研究之后,我们发现更多令人不安的事实。在使用后视摄像头时,司机们往往不再关注左右后视镜,但绝大部分倒车刮蹭恰恰就发生在车体两侧。例如,孩子们可能突然跑到车侧向司机道别,这种突发情况就完全不在摄像头的捕捉范围之内。

除了查看摄像头之外,我们应该保持以往的好习惯:回头望望。遗憾的是,大多数司机并没能保住这种好习惯。另一项研究估计,虽然后视摄像头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车后盲区,但相应的倒车事故发生几率只降低了17%左右。

为驾驶员提供新型培训

驾驶辅助系统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有望挽救许多生命。但它需要人们调整自己对已经非常熟悉的驾驶任务的理解方式,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具有种种不同特性的驾驶体验。考虑到单是美国就有2.5亿司机,这样的全民改变无疑将是个艰难的任务。

我和同事们一直在推动为新车主们提供标准化培训,其中就包括如何处理自动驾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而这里最大的难题,就是为用户们灌输某些相当违反直觉的使用习惯。

想象一下,新人们可能在学习后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正确辨别安全情况与危险情况间的不同、并不真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属于疲劳状态,甚至从没想过自动驾驶的体验要比亲自开车更让人疲倦。大多数司机在初次接触驾驶辅助技术时肯定不会相信这些“鬼话”,但课程的意义就是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大家对开车这事儿做出更深刻的个人思考。

那么事故率最高的年轻司机群体呢?十多年前,开车曾经是高中教育的课程内容;但如今,智能手机、移动应用与驾驶辅助技术陆续出现,不断降低着新手司机的准入门槛。所以也许现在正是向年轻人们传授安全驾驶概念的绝佳时机。

总之,在大家按下按钮、放心把驾驶权交给汽车之前,请务必记住这背后承载着巨大的责任与技术意义。只要人机妥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一段轻松惬意的驾驶旅程。

分享至
28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