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为什么科技公司都在做生态?

为什么科技公司都在做生态?

2019-03-27 11:26
----..---.-...-/--...-.-......./-...-....-..--../-............-.- ----..---.-...-/--...-.-......./-...-....-..--../-............-.- ----..---.-...-/--...-.-......./-...-....-..--../-............-.- ----..---.-...-/--...-.-......./-...-....-..--../-............-.-
2019-03-27 11:26 赛博故事(cybergushi)

作者 | 高飞 编辑 | 周雅

来源 | 赛博故事(cybergushi)

《流浪地球》的韩方特效制作公司Macrograph CEO李仁浩,上周参加了一场以生态为名的活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 2019,并做了主题演讲。

他在演讲中,介绍了公司在制作《流浪地球》特效时如何用华为的技术。其实,除了电影特效之外,《流浪地球》电影和会议的主题“生态”也大有关系。

有报道说《流浪地球》电影的剧本老外看了之后颇为不解,既然地球有危险,坐飞船走了不就行了,为啥要带着地球一块走。电影制作团队说,这是东方的故土情怀,要走就带着家一块走。刘慈欣在采访时也接受了这个解释,说虽然自己写的时候没想到这个角度,但现在看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不过在小说原著中,是没有“文化因素”的,而是“生态因素”。让地球随人类共同流浪,是因为人类社会,甚至生物世界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无论在此处的太阳系,还是在遥远的目的地。

所以在原著中,人类为了在飞抵目的地之后重建一个和原来世界类似的生态系统,才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带着地球一块走。

生态的重要由此可见。

生物生态与产业生态

生态一词,最早来自生物界。

维基百科的定义生态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此环境的统称”,是生物自然界的术语。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正在把这个词纳入到商业语境当中,构建自己的产业“生态系统”。

生物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系统,在运行上,有相同的逻辑部分,也有不同的的逻辑部分。

但是总体而言,无论是生物界,还是产业界,一个生态系统,总要厘清三个问题。

  • 第一是领地归属,指不同“物种”(生态角色)的各自位置,领地不界定清楚,如同生态系统遭到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必然崩溃。

  • 第二是能量链条,生态作为一个特定环境,需要外部能量支持,并在生态链条中传导,举例而言,比如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阳光;

  • 第三是进化方向,指生态系统的演化之路。

观察华为“产业生态”方法论

华为是业界较早举生态旗帜的科技企业,观察其生态方法论,对于探讨科技圈的“产业生态”运行规则,是一个非常适合的范本。

解读同样从上文提到的三个层次展开:

1、领地归属

华为可能是较早在产业生态运行中认识到领地归属问题的企业。其非常出名的“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比较清楚了界定了华为在其产业生态的角色。另外一个云服务提供商在上周也做了类似的宣示“不碰Saas应用”,可以看作是对领土界定原则的某种附和。

即使在生物界,如果领地被入侵,就会发生种群或者物种内的冲突;商场如战场,如果在产业生态,不界定好各自角色,很难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生态。在这一点上,生物生态和产业生态差别不大。

2、能量链条

能量链条,是生物生态和产业生态产生“区别”的开始。

第一,生物生态的能量来源是自然与无上限的(阳光),但是产业生态必须考虑生态第一推动力,即商业回报问题。

第二,生态的能量传导关系是食物链,是非自愿的,而产业生态的能量传导是基于商业规则的,是以协同效应为基础的。

在这两方面,在能量来源方面,华为企业业务将行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态的推动力。数字化转型,是广大传统企业对数字化技术加以利用,改善运营,服务创新的过程。考虑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动态的科技革命面前,甚至每一个企业都是“传统企业”。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在这个生态大会上演讲中宣布了几件小事,和一件大事。或许正是对数字化转型可以创造的外部红利的重视,其发布“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就是这一件大事。

而在能量链条方面,则看生态领导者的让利心态。华为在活动上也表达相应的态度。从展区的每一项展示,都声明是华为与合作伙伴的联合展示,“让名”;到蔡英华在演讲中说,对伙伴的业绩发放将从40天缩短为1分钟;认证注册周期将从两天下降到秒级;业绩激励将从不可视,改变为可视;伙伴认证将从5天降至3天,“让利”。

这是作为外部观察者,能够看到的能量链条优化。

3、进化方向

这可能是生物生态和产业生态的最大不同之处。

尽管千百万年的时间过去,生物生态呈现了不断进化的趋势,从细菌到单细胞,从单细胞到复杂生命,从三叶虫到灵长类。

不过生物生态的进化,是对外部环境的被动进化,不是生态个体的主动选择过程,产业生态则大不同。

产业生态由人的主动行为控制,可以有明确的既定目标,也就是说,进化方向是受控的。这是产业生态可能在效率上会高于生物生态的原因所在。产业生态的技术爆炸速度,也远远快过生物生态的“物种大爆炸”,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在这方面,华为目前将AI作为进化的主基调。

或许每一个科技都在谈AI革命,但是从很多方面来看,华为对待这个产业进化方向是非常严肃的。

去年的华为全连接大会,是华为全栈全场景AI的发布(从芯片到开发平台再到场景),而今年的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展区则是落地的全栈全场景解决方案展示(http://digital.zhiding.cn/2019/0321/3116472.shtml)。第一天、第二天的主题演讲,也有相当大的比重关于AI的。

终极之问:生态为何对公司如此重要

生态毫无疑问正成了科技产业的高频词,但是它为何如此重要?

有一本很厚的书,名为《规模》,作者杰弗里· 韦斯特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他研究的是复杂性科学。

在这本书里,作者发现了公司和城市的两个截然不同点。城市的规模越大越好,但是公司并不是。

比如公司的雇员增加一倍,利润只会增加大约92%,净收入只增加79%,总资产是86%,总销售额则是98%。但是城市则恰恰相反,规模越大,运行成本越低,生命力越持久。所以超大城市越来越多,中国多数省也在加快提高“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度”是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80年前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区域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实际上,就是增加城市规模。

基于上述理论来思考,如果公司的增长,必然受限于规模因素。是否生态的运营,会让“企业“产生类似“城市”的规模效应,避免“规模陷阱”,并赋能更多人?这或许就是伴随产业生态所而来的生命力所在。

分享至
6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