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行者 8月8日 北京消息(文/周雅):信和云是一家专门从事区块链基础性研究和行业应用开发的科技公司,孵化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纳斯达克”平台:SelfSell。
所谓“以人为本”,坦白说就是投资自己。微观经济学之父马歇尔曾经提到,“所有资本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SelfSell坚信这一点。日前在SelfSell品牌发布会上,北京信和云有限公司总经理、SelfSell创始人李远现场提到:“目前的创新者拥有想象力的未来,然而现实总是缺乏实现美好未来的资源,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压力。如果给年轻人一个人生支点,或将撬动未来的梦想。”
更确切的说,SelfSell是让年轻人投资未来的自己——一个直接针对人本身的投融资平台,实现个人的未来收益在现阶段的折现和流通,帮助每个人在现阶段获取更多的资源,提升自身未来发展的空间。
北京信和云有限公司总经理、SelfSell创始人李远
李远同时提出一个设想。假如有一个时光机,让创业者重返20岁,彼时他才刚踏入大学校园,那时候如果给你一百万,换取你今后所有收入的5%, 你是否会愿意?
很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好好想一想。实际上,用一百万换取今后所有收入的5%,等于对未来人生进行了两千万的估值。
听起来像是信用卡的逻辑,一次交易相当于一次人和银行之间的利益互动。不同的是,SelfSell的发展模式是打通资本和人之间壁垒,建立最直接的投融资关系。
李远用两个例子捋了一下SelfSell的逻辑。“如果某位创业者想开一个餐馆却没有钱,通过各种方式借了一百万,一旦这个餐馆最后失败了,结果是负债;如果通过SelfSell,这位创业者可以挣一千块还五十块,挣十万就还五千块钱。对于创业者来说,相当于把整个极其冲突的对立矛盾分解到长期的周期里面,等于拥有了重新起步的机会,对于投资人来讲,不是说一次的钱打水漂了,他可以之后慢慢的收益回来。”
SelfSell提供的服务有两点。“第一,一套基础服务平台,使得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IPO的方式获取现在想要的一些资源,这些资源不只是钱。第二,一个价值挖掘平台,可以在平台上购买交易,随时退出。”李远说,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它的价值也将在改善征信体系、精准扶贫、创新创业等各方面得以体现。
作为SelfSell的主要投资人,神州数字CEO、天使投资人孙江涛表示,自己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帮助更多的像李远这样的创业者成功,而SelfSell的使命就是帮助每一个熊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大家多关注SelfSell这样一个关于人的价值与资本的新的实验,我们不知道这个实验是否能成功,能走多远,但是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
也正如IDG合伙人、副总裁兰希所说,在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中,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这个事,二是如何看待人。而如何看待一个人是相对比较难的事情。在衡量投资项目的时候,更多的是对项目领导人和项目团队的衡量,与其说是项目投资,不如说是对人的投资。“SelfSell作为个人价值IPO的平台,它的出现优化了风投基金的投资模型,将风投基金到项目到人的模式转型为风投基金直接到人的模式,让投资回归人的本质。”
发布会现场,原央视主持人、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和李远还发起了一场关于人的价值如何绽放的对话。李远分析说,所有的投资都是资产,而所有的财富资产都是人创造的,所以投资的本质还是投资人。人的价值不应该是唯一的,可以通过各种角度来绽放。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SelfSell,才能形成一种产业生态,也才能发展的更好。
对于梦想,对于创业,对于SelfSell。高德地图创始人、天使投资人成从武说:“创业者就要有想象、大胆,虽然SelfSell还有很多未定的因素,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不靠谱的想法都变成了现实,而且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附上李远回答SelfSell的一系列问题,便于理解:
李远:今天主要是品牌发布会,主要是告诉大家我们以什么样的理念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可能在10月份,我们第一版产品会和大家见面。
李远:SelfSell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出让您今后收入的一部分,比如说5%,我给您投50万,这50万拿去之后可以随便花,你是拿创业还是做投资,自己卖一辆车都是OK的,我看好您今后的价值,今后您的每笔收入拿出5%给我,是这样的投资逻辑,把人当成企业的机构进行投资获得回报。
李远:这个项目肯定是线上结合线下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经过互联网,尤其是创新的东西,所以需要广大的覆盖面。并且SelfSell项目是直接和人相关的,需要直接对人本身的收入、评级做一个鉴定,也需要很多线下的资源投入进来,是一个两面需要结合的项目。
李远:SelfSell目前属于初期的设计阶段,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会公布各方面的细节问题。
李远:非常感谢这个法规规范的问题,有朋友结婚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就是随份子,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进行融资做事的方式,现在也没有法律规范这件事情怎么做。但是有一个墨守成规的规矩,一开始我们做融资,你来做投资,更多的是一种约定,暂时不会有法律直接的说这件事情必须以什么方式开展,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协定关系。
当然我们作为平台方和撮合方,尽可能的在中间做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估值如何界定的建议,包括收入的一种衡量方式,包括如何促成他们去履约和监督过程,我们尽可能的利用现行的法律制度把项目完善起来。但是项目是比较新的项目,所有新项目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清晰的法律定义必须是以什么方式开展。
当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一套规范的时候,这个规范逐渐被行业认可的时候,接下来的法律体制会在形成的市场上逐渐介入,我们最早的做法在未来的法律做一些贡献。我们最早考虑的是如何监控落实,法律这个问题随后会到来。
李远:因为这个项目本身接受了第一期投资,在当前这个阶段,我们对融资的计划没有进行非常详细的讨论,接下来可能会在传统市场进行融资,也有可能考虑新兴市场,接下来会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李远:您提的这个问题从一开始非常关键,如何界定一个人的估值,长期来讲一个人的估值取决于市场,取决于公众现在产生的价值。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进来我们会给一个参考的值,可能会是我们平台方提供,也可能是第三方提供。这个模型,我们和合作方在努力的形成,形成的过程中参考的因素比较多,因为人本身是比较复杂的。
有几种思路,一种思路是把每一个的思路根据我们现在的大数据去套已经在市场上生活中的一些人的模型,把新的人算进去之后得出大概的范围,与这个范围做对等,也有可能直接归类。比如说投资逻辑中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相对比较散,而且每个个体的量不会非常大,不会直接采用每个人的方式。比如说在这个初始之上,再去进行,非常详细的还没有出来。
李远:我们涉及了几种比较早期参与的群体,首先是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认为自己如果多拿到一些资源之后,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放大,而现在手里没有这样的资源。刚才有的嘉宾讲,觉得将来自己能够创造事情的人不会参与我们,我的观点是相反的,自己将来觉得会创造更大内容的人更容易来这个平台,你想做事情是需要资源的,产生价值的时候你更愿意拿这些资源,这是一个类别,拿多少钱创造价值。
所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类似于创业者,哈佛、耶鲁的大学生,觉得自己非常有期待,一开始有大起点可以参与进来。
第二类不论是各个地区的学生或者是谁,在现阶段受到资源的限制,可能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有这样一小笔钱,我就可以达到正常的或者不错的生活水平。
所以说一个是我能创造价值,一个是我缺钱,拿到这些钱之后会有很大的进步。
基于这些来讲,第一是创业者,第二是大学生,第三是网红或者明星。如果有些人缺乏运作或者早期的包装,可能会得到比较大的发展。第四种是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我拿这些钱是为了上学,差不了多少钱,但是可以产生巨大的回报,这些是我们早期会关注的一些类别。
这个项目是新项目,人类历史上没有人做过,很多地方需要尝试。很多事情无法给明确的答案,我们在尝试,在方法上、客群上和我们瞄准的对象上投资,一边分享一边迭代,也许最终的结果和我们的最初的设计方式发生改变,没有关系,最终一定有一条路通道我们这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