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强势抢滩,嗅到商机的上市公司果断转型试水,移动医疗行业“新贵”迅速崛起并备受资本热捧……这些资本追逐的是三个万亿级别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不过,无论是BAT,还是卫宁软件、海虹控股等,都仍在探索可靠的商业模式。上海证券报“互联网+”调研组调研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未来移动医疗的竞争态势很可能以四种商业模式展开:“抢医生”、“争入口”、“拼线下”和“贴身体”
真正的“互联网+”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增进人类福祉的革新,一直被“看病难、看病贵”痼疾所困扰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无疑亟需“互联网+”来重塑。上证报记者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发现,从政府到企业到医院乃至医生,都不约而同试水、抢滩互联网医疗。国内医疗行业专家对记者坦言:“资本如此追逐,是因为大家都盯上了3万亿级别的市场。”
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18年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发展目标。《意见》重点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7月6日,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的管理范围应该基于问题导向,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管理方式上,可由许可制转变为备案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7月10日,来自BAT、中国移动、卫宁软件等巨头在京聚议“重构医疗生态”,备受瞩目的《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第二版)》将随之发布。
其实自2014年以来,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就发起对互联网医疗强势抢滩,一些嗅到商机的上市公司亦果断转型试水互联网医疗业务,与此同时,春雨医生、挂号网、丁香园等移动医疗行业“新贵”迅速崛起并备受资本热捧。“资本看到的是三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国内医疗行业专家谢维如此表示。
记者此次调研了解到,健康服务业市场是非常巨大,但体制的强势作用限制了资本掘金的力度。国家鼓励社会办医,但民营医院的投建却并不容易,主要的限制在于核心要素医生无法供给,即医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民营医院供给更大的健康服务市场。然而,互联网医疗正在试图解决这一痛点,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传播手段在远程问诊、慢病管理等模式中打造自身的品牌,更好地升级改造医疗服务市场。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卫生事业分为三大市场:要素市场、筹资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而这三大市场正是资本追逐的“三个万亿市场”。
有数据显示,在要素市场中,目前整个药品的分销达1.4万亿元;其次是保险市场,去年商业健康险为1473亿元,国家相关政策指出,到2020年,商业健康险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第三是医疗服务市场,未来有望成为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大市场。“这也就解释了资本为什么疯狂追热这三个万亿级的市场,市场大、痛点多自然蕴藏诸多的机会,倘若再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加以挖掘,其中的商机则会进一步放大凸显。”谢维告诉记者。
而另一个万亿市场的掘金机会则是蕴藏在保险市场中的商业健康险。据介绍,在我国的医疗筹资市场中医保太过强势,目前社会保险筹资占人均收入比例过高约40%,其中10%是医保筹资,30%用于养老,这部分筹资比例过高直接导致商保筹资比例下降。尽管40%的收入用于社保,但当看病时却仍无法得到国家的保障,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事实上,这也再次证明当下医疗资源的配置仍存在问题,医改的核心问题没有解决。
有问题就有商机。有专注于医疗卫生研究的人士认为,医保筹资的比例如果降下来,让商业保险补进,真正由市场来调配医疗资源的配置,则上述医改痼疾就有望得到化解。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商业保险市场要从目前的1400亿元拓展至2020年的1万亿规模,必须放大市场经济的作用,医疗改革的核心也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
尽管互联网医疗瞄准了数万亿的庞大市场,但盈利模式却远未成型。“不论是BAT,还是卫宁软件、海虹控股,都仍在探索可靠的商业模式。”有专注于互联网医疗投资的PE机构合伙人如此表示。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涉足互联网医疗的公司均处于微利甚至亏损阶段。有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目前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亏损。互联网医疗是蓝海市场,其市场前景和盈利想象空间巨大,现在积极投入加速战略布局才能使公司在未来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不过,大体方向细辨可见。国内医疗行业专家谢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就是要平衡三方关系,一方是服务的需求者(患者)、一方是服务的供给者(医生),一方是服务的支付者(保险),这不仅是卫生经济学中的基础原理,也是发展互联网医疗要遵循的经济规律,而“互联网+”并不会颠覆医疗,只能是使这一原理运作的更创新、更有效。
上证报调研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未来移动医疗的竞争态势很可能以四种商业模式展开:“抢医生”、“争入口”、“拼线下”和“贴身体”。多位移动医疗创业者和投资家向记者坦言,目前来看谁抓住了上述四种竞争态势,其也将有望在未来移动医疗市场中抢占先机。同时,《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则指出互联网医疗将重构健康管理、就医方式、就医体验、购药方,式及医患生态五大方面,同时行业发展关键在于配套政策、标准缺失、信息共享等问题的解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