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人口红利流失 如何强化智能制造?

人口红利流失 如何强化智能制造?

2015-06-04 19:51
----..---.-...-/--...-.-......./-...-....-..--../-............-.- ----..---.-...-/--...-.-......./-...-....-..--../-............-.- ----..---.-...-/--...-.-......./-...-....-..--../-............-.- ----..---.-...-/--...-.-......./-...-....-..--../-............-.-
2015-06-04 19:51 CNET科技资讯网

无论是欧洲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思维给业界带来一连串思考,我们不禁要问,在众细分领域当中,中国制造业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对于很多传统制造业来说,智能制造往往处于迷茫状态,如何摸清门路?在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五位专家作出解答。

人口红利流失 如何强化智能制造?

从左到右依次为: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李鹏

京东集团大数据创新部总监刑志峰

元工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丁德宇

工业4.0协会会长、英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清跃

福田智科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李学明

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耿峰

人口红利流失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李鹏率先提出疑问,中国的制造业在最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依靠更多的是人力成本,然而在大谈智能制造的当下,企业的人力成本优势是否没有用武之地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智能制造低人力成本优势是否就不存在了?

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耿峰认为其实不然:“人力成本的确是我们的优势,但实际上未来不管是智能制造,还是当下追寻的3.0数字化制造,对人要求还是很高的,机器可以换人不假,但未来一定是人跟机器共同协作的平台。工程师红利,这些人经过这些年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工作,他们未来会发生更大的价值,尤其在这轮它的有时会一直保持的。”

耿峰同时指出,中国人力成本优势正在流失:“过去中国制造业能取得这么多辉煌,的确跟我们透支人口红利有很大关系,从这轮金融危机以来这种优势逐渐在缺失,尤其在沿海企业,内陆稍微好一点,现在用工难跟用工慌非常明显,一个是招不到人,再一个招到人整体技能水平达不到你的需求。”

元工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丁德宇接着补充道,中国的产品劳力成本优势很快可能就没了,并呼吁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正视这个现实,赶紧想招。

也就是说,结构性的人口红利还是存在,但是技工上表现的会越来越淡,因此,推行智能制造是一个方向。

智能制造成突破口

在丁德宇看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包括三个方面:智能化、产品的个性化和服务的转型升级。也就是说,未来在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服务这一块是需要增加人手的,这一块主体目前是人。

丁德宇强调,企业应该在智能化的过程当中做好服务化的转型升级。从制造业的工业自动化,到服务自动化,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未必会不存在。另外,转型还应该落实到人才培养上,要增加劳力减少、工程师、更高的技术水平的人员。丁德宇举例说明:“我们去德国西门子工厂考察的时候很有意思,这个工厂十年前是1200人,十年后还是1200人,产能是原来的十倍,但是人员的结构变化很大,原来主体是工人,现在主体是IT工程师和IE工程师,工人是小比例了,这就说明随着产业的变化首先是人才结构上的变化,再往下可能才是真正人员需求的减少。”

“尽管说我们国家现在在劳力成本上的优势,在美国制造业回归以后,很快就没了,甚至有时在产品价格里所占比例总共不超过10%。但是我们总体人才的优势未必会没有。”丁德宇最后总结道,“智能制造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再一个产品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再一个服务的转型升级。个性化的产品需要个性化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个性化以后,未来的服务需求和服务市场可能会和今天的很多智能产品一样,会呈十倍几十倍的增长,这块需要大量的人力”。

在这个方向下,很多产业适合推行智能制造大规模生产,也有个性化人用工,甚至一些产品人操作有人的优势,机器操作有机器的优势。在产品的规划上,福田智科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李学明指出,主要关系到工艺设计和规模。

工业4.0协会会长、英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清跃表示,驱动企业用机器换人有4个因素:一个是在工序上工人操作过程当中质量不稳定,还有一种情况因为产业工人短缺,还有可能是工作场所或者工序不适合工人操作,比如危险的场所。另外一块机器换掉工人有成本优势。

汪清跃的观点是,看成本要看全面一些,不能只看人工成本,也不能只看机器投入之后的制造费用的提升。“对企业来说,产品成本一般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材料成本,还有一个是人工成本,第三个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很大一块来自于机器的折旧,当你用机器替换掉人的时候,你的制造费用短期内可能是上升的,因为折旧是往上增加的。产品的竞争除掉前端市场和营销能力,后端产品竞争才是真正的企业索要关注的,如果只是关注人工成本,那只是成本当中的一部分。”

如何强化智能制造?

那么,在智能制造方面,如何强化?

对于京东而言,京东集团大数据创新部总监刑志峰表示,前几年跟很多手机行业生产伙伴推出了手机的计划,联合制造企业生产用户可能需要的或者说会感兴趣的手机。“京东有互联网的形态,所以说我们类似于传感器,可以帮整个社会收集数据,用户的购物习惯,兴趣爱好,对产品的喜好,偏好都可以通过购买行为,浏览行为分析出来。通过深度挖掘,预判用户的需求,包括在制造企业生产一款产品的时候,提前能够做出市场期待的产品。”针对这方面的洞察,京东可以帮助很多很多的制造企业更好地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处理地更好。

产品设计本来是制造业企业的设计,但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反而走在前面,给制造业很大压力。那传统制造业如何发展?

李学明指出了几个方向:首先产业要明确往哪个方向发展。第二设计人员要有创业的思维。再有对于产品的设计人员,你不能让一个从来不用智能手机的人搞设计,他一定要有感受,感受基础上才能有创新。

耿峰同时表明,作为企业本身来讲,还是要颠覆以前的传统思维,传统制造业首先要颠覆的是脑子里传统的设计思维。并且借助互联网思维审视自己应该变革的东西。用耿峰的话说,就是“一个鸡蛋要从外面打破是菜,从内部打破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在智能制造方面,丁德宇提出3个建议:第一,智能制造不是一天能做到的,中国现在在实现智能制造过程,就是要很好地规划,整体规划,分步做;第二,作为任何智能化的改进都需要花钱的,因为要花钱企业必须要考虑投入产出;第三,企业要清醒认识一下现在所处的阶段:“制造业的信息化一九九几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模型,最上面是ERP,中间是MES,下面是自动化,我们中国企业现在也会有50%不知道MES,因为ERP以财务为核心,MES是以整个生产指挥为核心,是指挥系统,现在靠它指挥人,为了靠它指挥自动化的设备和机器人,如果指挥系统不健全的话,你的智能化是没法搞的。”

汪清跃基本赞同丁德宇的看法,但是要克服现金流的问题。“在企业投入资金做设备或者复杂管理系统的时候有个学习曲线,能不能在学习曲线的过程中克服现金流的问题,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