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 2月6日 北京消息:2017年初,微信小程序上线,在外界看来,微信小程序的做法是集合了各种应用的入口,变相实现了一个事情——去APP化。实际上,去APP化这件事谷歌、阿里、百度都做过,很多企业希望借此让服务直达用户。乐视认为,去APP化的关键是人工智能。
智能手机兴起之后,触控屏颠覆了手机交互方式,大量的APP丰富了人们生活,且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互联网的产业结构,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生企业和事物。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当APP和服务饱和并过剩,带来了功能过度细分,碎片化严重,操作界面拥挤等问题。
随着过饱和又彼此独立的APP一同而来的,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管理成本高。要为下载的APP注册多少账户?换手机重新安装软件账户密码都忘了?统一密码安全性不够怎么办?而这样的管理成本,只会随着APP市场的发展,而不断累积。
APP碎片化还造成了“路径封闭,割裂需求”。用户一个完整的需求,被APP细分的功能切割成几个甚至很多个部分,让需求实现起来大费周章,还存在了更多偶然风险。比如,我想去旅行。这是一个完整的需求。我可能会为此下几个应用:攻略、旅游预订、机票、酒店民宿、等等,应用同质化高,管理起来也困难。
数据显示,2016年9月谷歌商店APP总数超过240万,每月有超过5万个APP被提交,但是65%智能手机用户1月内下载新APP的数量为0。数量庞大的APP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与日俱增。
微信小程序的出现或许能为用户释放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再也不用下载各种各样的APP,一个微信统统搞定。对低频小程序开发者来说,反正无法拥有自己的APP;相反,用了小程序,会增加用户时间,增加营销机会。对于高频APP来说,它们虽然没有被卸载之忧,但需要在损失一定可营销、高体验的用户时间,与多一个渠道带来的利益之间权衡。
尽管如此,乐视认为,用微信小程序来实现去APP化,只是实现了整合内容服务,并没有直达用户。而且像微信这样的超级APP,不可能获得手机系统最高权限,无法从系统层面学习用户习惯,从而实现智能推荐,让服务直达用户。所以真正的去APP化只能从系统层面实现,超级APP是无法实现的。去APP化的最终目的,是深度整合内容服务,开发者应用可以直达用户。
乐视用EUI系统举例:原来用户行为都被限制在一个个的应用里,路径很短,就被迫退出,EUI系统希望用户的行为可以随着他的需求和意识,自由流动,让用户体验更加流畅。在2017 CES上,乐视EUI展示了最新版本。
乐视介绍,现阶段EUI已经做了很多尝试,让服务去找用户。EUI在会识别短信内容,在日历中生成提醒,比如,火车订票信息,会自动在日历里生成日程提醒,EUI会在提醒的同时,根据用户的兴趣个性化地推荐精彩视频,然后用户可以选择一键下载,甚至自动帮用户下载。当然还有更多需求场景,比如出行,比如追星,用户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一个入口,被完整、完美的实现。
乐视认为,一直打造的开放的闭环,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模式,一个系统闭环,让用户进入成本降到最低,同时生态开放,接入丰富的内容、服务、社交,甚至除了手机以外的其他终端。让用户通过管理一个系统,就管理了各种需求。
EUI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智能推荐,使每个应用不再是一个个孤岛,而是在系统层面上连成一片。EUI是多终端的操作系统,以乐视的海量内容作为依托,有更加立体的大数据库,可以对用户进行准确的勾勒,同时,智能识别用户使用场景,对用户进行综合智能推荐内容、应用、服务,或者是改变当前的系统设置。
通俗点讲就是将EUI服务深度整合到日常使用场景当中,如:用户提前购买到电影票,影票信息就会在日历中生成卡片信息,在当天用户会收到观看提醒,并询问是否安排易到接送车,飞机票或其他重要日常也是如此,可以实现提前提醒约车。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逐步成熟,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等人工智能技术,也越来越实用了。
人工智能下的乐视EUI想象力是巨大的,基于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将具备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并能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千万人的教授功能逐渐自增长,满足各类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语音操控界限无限制延伸,通过不断自学习全面覆盖。
乐视总结道,只有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手机才能真正实现去APP化,手机将不再是用户获取内容的工具,而是智能的生活助手,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互联网生态生活方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就在北京时间12月11日深夜23:30,谷歌正式发布Gemini 2.0,标志着其向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AI系统迈出了雄心勃勃的一步。并且谷歌基于这次版本更新,一次性发布多个AI Agent(智能体)成果。
2024年接近尾声,“Google Play 2024 年度最佳榜单”的揭晓,让中国游戏开发者再次站在了全球聚光灯下。这一被业内称为"游戏界奥斯卡"的评选中,中国游戏厂商包揽了多个重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