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今年7月份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持鼓励和支持态度,另一方面强调了监管的重要性,明确了监管责任同时通过健全制度以规范市场秩序。虽然意见细则尚未出台,但该意见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意义已经显而易见。
从平台定位到监管措施,以及制度层面的进一步健全来看,意见对于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行业而言,意味着行业野蛮生长时期的结束,继而进入加速整合和洗牌期,未来P2P行业格局愈发清晰。
对于P2P行业而言,意见中关于“网络借贷”的部分值得重点关注。早在意见出台之前,央行便曾对P2P平台划出三条红线: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三条红线也为P2P平台的性质做出定位,即“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
央行在发布的意见中,再次强调了P2P平台的信息中介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再次强调平台不得保本保息,不得提供相关增信服务。P2P平台宜人贷认为,“这一信息透露出央行在监管政策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明确P2P平台中介性质的意义在于,让平台回归“连接器”的职能属性,从根本上杜绝资金池等问题的产生。
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其主要职能便是提供信息和生活服务,以优化传统的信息获取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的这一职能今天依然没有改变。对于P2P平台而言,互联网的价值在于通过平台的方式,让出借方和借款方的供求信息实现快速对接,从而满足双方的金融需求。
中介模式是P2P平台最基本最合理的运作模式,但由于过去行业的不规范,许多平台已经脱离了中介的本质,通过包装虚假的借款需求大搞资金池。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从“平台模式”转变为“自营模式”,继而增加了投资者以及平台本身的资金风险。央行对P2P平台的定位,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净化P2P行业,也更加有利于行业监管。
P2P平台定位清晰之后,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制度进行监管,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也是P2P行业从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央行出台的意见来看,监管方关注的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业务范围的划定,二是注册资金的数额,三是资金的存管。
业务范围的划定涉及是平台“能做什么”的问题,目前来看,监管方还是希望以小额、分散的P2P借贷为主,以此来降低资金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平台自身的风险把控能力。对数额较大的借款标,未来不排除会设置金额上限。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漏洞存在,比如此前部分P2P平台将大标拆分为众多小标的现象就普遍存在。
平台注册资金问题设计到P2P行业的从业门槛问题,也就是“能不能做”的问题。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网贷平台的注册资金从几十万到上亿元不等,跨度十分之大。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导致平台质量良莠不齐,许多平台缺少有效的风控机制,资金链断裂问题频繁发生。在即将出台的意见细则中,央行或许会对平台注册资金数额作出明确规定,这一方面提高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也对中小平台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最后是资金存管的问题,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客户资金只能由银行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客户资金与平台资金实行分账管理,从而降低投资人的资金风险。以宜人贷为例,今年6月和广发银行实现资金托管。出借人和借款人在宜人贷平台达成借款协议之后,银行会对借款协议进行备案,对交易和协议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资金划转便不允许发生。
从以上对监管层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央行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一步的监管和规范,未来P2P行业的从业门槛提高了,P2P平台的业务范围也将被进一步限定,同时由于P2P行业平台的增加也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客户获取成本和运营压力增加,资金能力较弱的中小平台将步履维艰。
这些平台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将业务转让给大平台或者直接推出竞争,二是通过增资等手段继续竞争。无论如何,未来都将有一批P2P平台消失,而留下来的大平台则将在监管和制度之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整个行业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最终走向品牌化和集中化。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意见细则的出台将成为P2P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监管之下,合法合规的平台能发展的更好,而一些企业也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分水岭的出现,将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国普惠金融事业和实体经济发展。”P2P平台宜人贷的一位管理层如此表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到2030年,智能互联设备的数量将突破500亿台。所有这些智能设备将通过蓝牙、Wi-Fi或5G等方式互联。
在当下的AI竞争格局下,没什么能比一场AI浓度爆表的大会,更能快速彰显自身实力了,AMD的这场「Advancing AI大会」,就是印证。
在今年云栖大会主论坛上,作为压轴的人形机器人对话——《人形机器人的“图灵时刻”》最受关注,这不仅可以看作是人形机器人创业者们的心路历程,也是半个世纪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