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e陪诊CEO岳建雄:围绕医院、医生的移动医疗模式就是类SP业务

e陪诊CEO岳建雄:围绕医院、医生的移动医疗模式就是类SP业务

2015-09-14 21:08
----..---.-...-/--...-.-......./-...-....-..--../-............-.- ----..---.-...-/--...-.-......./-...-....-..--../-............-.- ----..---.-...-/--...-.-......./-...-....-..--../-............-.- ----..---.-...-/--...-.-......./-...-....-..--../-............-.-
2015-09-14 21:08 CNET科技资讯网

CNET科技资讯网 9月14日 北京消息(文/齐丰润): 目前,移动医疗行业可谓是大热,而纵观市场之上,我们也能见到许多从事这一行业的产品。虽说移动互联网医疗对于消费者和病患来说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在业务模式上的表现却比较单一。对此,e陪诊CEO岳建雄近日发文表示,“围绕医院、医生的移动医疗模式就是类SP业务,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如果不认清这个问题,移动医疗创业者与投资人都会遇到商业模式问题。”

那么移动医疗行业应该从事什么样的业务创新,岳建雄在文中这样认为:“移动医疗必须是先解决双方不稀缺方面资源的匹配,让资源更优化的配置才可以做大。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美年大健康与爱康国宾就是从体检做成上市公司的例子,那么找闲置的医护人员或者医院内非挂号诊断资源作为切入也许会带来更大的机会。”

以下是文章全文:

做移动医疗一年了,创业也有8-9个月时间。做为一个移动医疗的创业者趟过的坑无数,仍然还是一个医疗的外行者。以一个外行者来观察,一年来发现国内做移动医疗的创业公司,大都围绕医院或医生特别是好医生做文章。它们做着做着最后基本上都做成加号的平台,无论是直接加号的或以咨询名义犹抱琵琶半遮面让患者上传病历或通过出售语音电话咨询方式的,弯弯回回的什么绕,毕竞患者最终目的是要看病的见医生的。然并卵,就算这些移动医疗公司帮患者加上号了,然后呢?占患者支出绝对大头的药品与诊疗费用还是与移动医疗不相关。现在很多号称融了1-2个亿甚至更多移动医疗公司,拿了钱以后除了做个App,签了一些不用app的医生后,安排自己人帮着运营医生撑撑活跃外,他们真不知道接下来干嘛。基本形式是ceo往移动医疗论坛跑跑会吹吹牛,市场总监发发微信拉拉群。投资人生怕错过移动医疗万亿市场的赛道,A、B、C轮基本也是当天使投,继续听取创业者编造故事来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心一直很虚,对吗?我的观点是围绕医院、医生的移动医疗模式就是类SP业务,这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如果不认清这个问题,移动医疗创业者与投资人都会遇到商业模式问题。

为什么说围绕医院、医生的移动医疗模式就是类SP业务?我来稍稍分析一下扯一扯:

1、医院、医生本身就是稀缺资源,移动医疗公司无法将其资源扩大、延展、持续。它们与运营商一样都属于国家垄断资源集中导致的。

2、医院、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及名医生自身掌握交易关键节点,类收费站,不需要第三方即可最好变现。医生靠药品提成及患者红包作为主要收入,已经不只是行业秘密了。现在第三方反过来要依靠他们的资源去变现。SP业务也是这样的,运营商自己才是最关键的收费节点,sp公司需要靠运营商才能生存。三甲医院的掌握资源的领导及医生,他们首先是体制内的人,晋升与职称来自于体制内部而不是外部,他们不想惹麻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体制内他们就掌握着大量可以创收的来源,根本看不起移动医疗公司给的这些钱,除了关注学术与休假外,基本不会花时间陪移动医疗公司玩。

3、他们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稀缺资源倒卖,现在有收入的健康管理公司就是倒卖号及安排住院及转诊业务来挣钱,要有关系,搞定医院或医生才会有利益反之没有。SP就是靠搞定运营商关系好坏来决定收入规模的。现在移动医疗从业人员大都从医药代表转移,部分互联网人。好比SP早期大多从华为中兴等系统设备商转移,这些人离资源近,有关系。二是把线上的流量直接导给利用流量把用户贩卖给敢搞暴利的民营医院,也是o2o模式,如某些搜索公司及寻医公司。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当初能做SP,就是贩卖网站流量通过运营商来扣用户钱。

4、垄断是最好的赢利方式,无论通过市场竞争还是行政垄断,行政垄断也意味着不需要竞争就有高利润,人家凭什么因为你是移动医疗法就把利益分出去?医疗与sp这两个行业高利润都来自于行政垄断,差异在于运营商更垄断,有全国性公司,医院是区域垄断,但更掌握底层痛点,更不巿场化,所以移动医疗会比SP更难搞,要搞定的人更多,成本更大。

5、资源领域的垄断基本不太可能改革成功,不要指望改革,运营商改来改去,就是人事调整利益再分配。医疗改革未来更多的可能是把二级及社区医院改为三甲医院分院,如把XX医院不再叫原来名字,叫协和医院第三分院之类。教育改革就是先例,把新的不知名学校改成什么芳草地XX校区、陈经纶第N分校。因为老百姓追求的是稀缺资源,而这种资源不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分配,而是看似人人平等去占用或按地域来划分,最后资源不够只能搞这种改改名字的方式来忽悠。

6、在医疗领域用户是不稀缺,但缺少塑造新的用医服务场景,不要把不稀缺的资源嫁接到稀缺资源去,那样只会加剧稀缺,如加号业务,互联网化的结果一定是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供给没有增加,将来只会更贵。跟炒房一样。

7、说了半天SP,什么你还不知道sp业务?(请自觉百度脑补)sp对互联网是有积极的作用,他不仅救了互联网公司,也教育了市场、用户、服务者、付费习惯。培育了移动互联网的人才,过渡困难时期。围绕医院、医生的移动医疗,既然是类sp业务,那么现阶段必须是挣钱的,一定能挣钱,不能把能挣钱的业务当O2O的补贴来发展,那就变成Sb。资源不可持续,用户低频不会回头,烧钱也不会换来回头客与资源的增加供给。

8、好大夫、丁香园、春雨医生、挂号网都是伟大的医疗互联网公司,他们对移动医疗的作用相当于当初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四大门户对互联网的作用,起着传播普及教育、摧化移动医疗市场用户的作用。但是他们还都是纯信息服务的医疗互联网公司,还不是服务类公司。这些公司比门户不幸的是因为药品的特殊性,导致药品公司不能在他们那投放广告,所以他们比门户更惨一些,信息公司卖广告模式在这行业行不通,转型做医药电商的也有,如挂号网,但是相比医药电商,更重要的是药品的供应链,且占药品大头的处方药及社保报销还不能走线上,加上医疗互联网公司的流量相比门户其实都还非常少,基本上没有一家医疗互联网公司dau过百万的。缺少传统的流量变现途径,要想变现赢利,现阶段好象唯一的可能就是把流量贩卖给莆田系民营医院,他们有超牛的运营变现能力,也承受得住高额的流量费用。比门户幸运的是,现在的医疗互联网公司比门户当初稍稍好过一些,所以现在大部份的医疗互联网公司还能保留着一些节操,不把流量贩卖给民营医院,因为现在的VC愿意先给大量的钱烧着,所以日子还算好。但VC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其实熬了这么多年,大家挣钱的心思是迫切的,加上最近资本巿场这么糟糕,真害怕后面跟不上,那么要么他们就勇敢的如当年互联网公司通过SP挣钱,马上把流量导给民营医院,别羞羞答答不好意思,要么自己开诊所去变现。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这些医疗互联网公司,今年突然不约而同的开起线下的诊所,不是没有逻辑的,本质也是因为线上的流量缺少变现途径,想通过线下诊所切入医药与诊断,但没有医保的加入,虽然他们大都信誓旦旦要做服务体验好的医疗机构,但如果市场资金压力大,变现还遥遥无期,他们的诊所最后下场会比民营医院好到那里呢?人性本恶,我表示着担心。互联网公司的Sp业务就是例子。

9、移动医疗必须是先解决双方不稀缺方面资源的匹配,让资源更优化的配置才可以做大。如找用户的非医院需求场景,又有变现机会的服务入手,可能就是医疗的健康领域,养老领域,那也是一个万亿的市场。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美年大健康与爱康国宾就是从体检做成上市公司的例子,那么是否有机会找闲置的医护人员或者医院内非挂号诊断资源,如陪医导诊、社区服务去切入是不是有机会呢?也许值得我们去思考。

10、e陪诊做的就是这样的探索,我说了半天就是为了做下面一个小广告:)我们下周开始马上启动A轮的融资,我们在做有意义的事,不乱花钱。有实力有想法真心想长期投入移动医疗的VC欢迎下周开始找我聊聊。别沒谈就线上跟我要BP,原来没有,现在还没做好,那基本是骗人的或者你是一个偷赖的投资经理想骗去了解的。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