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柴静与《穹顶之下》站在了风口浪尖,这部作品一出现立刻被疯狂传播,但很快出现了质疑与批评,比如“为什么《穹顶之下》没有说服我?”这篇文章立刻被《穹顶之下》对立面的人们膜拜。
其实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都说服了我,比如:
1、只有定量地做出分析,我们才能搞明白,在公共资源投入上,如何分清轻重缓急。
2、真正关心公共问题的人应当能够理解,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有百利而无一害。
3、在经济学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不惜一切”,或者以无穷大的代价去换取的,我们的决策也应当是两种诉求的平衡。
甚至那些对柴静的质疑也非常有道理,比如:
1、作为一个煤多油少的国家,柴静居然建议中国放弃煤炭,而转向需要严重依赖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但这需要多少成本呢?可行性又如何?
2、《穹》片中并没有提出可靠的证据,来证明中国可以很快地迈入又发展经济,又不产生污染的阶段。
3、作为一个公共政策的讨论,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更详细的关于雾霾治理的成本和收益讨论,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来权衡其中的利和弊,而不要诉诸冲动,理所当然地把“雾霾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治理”作为默认前提。
但是这些不能否认《穹顶之下》是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雾霾问题是观众和读者们非常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
其次,一篇好的新闻,或者一期好的调查节目的最大意义在于引发社会的思考。显然,《穹顶之下》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
第三,这部作品尽可能的接近了真实。柴静并非公共政策、环境保护、经济学的专业人士,她对雾霾现象及造成原因的解读已经非常深入。当然老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非常好,这是给新闻工作者最好的礼物。
第四,这部作品发布的时机非常不错,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第五,柴静不愧出自央视,她展现了优秀的新闻职业精神。不可否认的是,《穹顶之下》是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追求真理的职业精神指导下产生的作品。
最后想说的是,抽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雾霾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雾霾问题被提出,能推动人类保护环境或者是推动某些有利的政策出台都是很好的结果。做新闻、做舆论监督的目的也就是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