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技术创新要通过赋能千行百业而体现,更需要无数创业者以新思路来呈现。GSMA 5G创新与投资平台(5G IN)推出「创业者说」系列访谈,携手新媒体平台科技行者,分享创业者的创新故事。
20年前,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方式。现在,它正在以相同的方式改变我们与物理世界的联系,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物联网联接量接近650亿,是手机联接量的11.4倍。
芯翼信息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肖建宏,早早就踏准了时代的步伐。彼时,物联网赛道还不拥挤,芯片市场几家独大,而肖建宏隐约觉得,这里头蕴藏着机遇。2017年,肖建宏毅然决定从大洋彼岸回国创业,从此开启了「芯翼」公司的征程——“以芯为翼,助推物联”。
如今四年走过,团队规模越来越大,已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低功耗物联网芯片版图,并在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可穿戴设备等市场广泛落地,成为赛道的领先者之一。
肖建宏对芯翼的定位非常明确,一家研发物联网应用终端的芯片公司,扎根NB-loT(窄带物联网)领域。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赛道,肖建宏告诉科技行者:“我们要选择的领域是一个有很大想象力、有挑战、且某种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商业模式。”而物联网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
肖建宏还分享了对物联网领域未来的4个预见,他说,物联网必然到来;虽然广域物联网才初露端倪,但是它的体量必然超过近场物联网;而在广域联网里,蜂窝物联网会迎来独立的生命;当连接发生以后,针对应用的智能终端SoC必然会有很大需求。
他的这套逻辑恰好解释了,物联网赛道为什么需要革新者。
图:芯翼信息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肖建宏
科技行者:芯翼的业务赛道是物联网芯片,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赛道?
肖建宏:当时选这个赛道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我自己的技术背景是做射频芯片的。在创业之前,大概2016年左右,芯片的格局跟今日还不太一样,像“国产替代”、“卡脖子”这事还不像今天这么明显。
之所以选择创业呢,我自己本人做高端芯片,就觉得我们要选择的领域是一个有很大想象力、很有挑战、且某种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商业模式。而物联网,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带有很多想象力,带有很多不确定的领域。所以,我们选择物联网赛道。这里我要补充一下,这个物联网其实也分的很细。我们当时认为,广域物联网,在四年前不像今天看的这么清晰。而今天,无论是NB-IoT(窄带物联网),还是Cat.1(即e-MTC,机器之间的通信标准),甚至一些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联网),也都越来越清晰。真正是“5G改变生活”,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赛道选对了。
科技行者:当时看到了哪些市场痛点?
肖建宏:当时的痛点,坦率讲还没有一个可靠的、比较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手段,实现长距离广域的通讯。但是那时候我就感觉到,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玩家的投入,完成一个简单的通讯,或者是达到更低功耗降低成本等等,应该很快不再是一个行业的痛点。
更多的痛点是,有了连接,万物互联之后,怎么样去跟行业深度结合,助推行业发展。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手机行业,就是整个蜂窝通讯的一个主线。从最早的手机芯片,发展到今天的手机,芯片其实包含的不只是一个所谓的通讯标准,还有更多地满足了应用的一些技术。所以,痛点的主线永远是如何围绕应用帮助行业去爆发。这是芯片行业的使命,而且这个痛点会越来越痛。
科技行者: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风险投资的关注,去年又拿下新一轮投资,芯翼赢得投资人青睐的优势是什么?
肖建宏:深层次的原因是,首先,不管是产业界还是资本,都看到了这样的需求是很真实的;其次(大家)也非常看好物联网的发展空间;再加上我们团队早期判断,取得了一些前期成果,包括一些对未来的展望或布局,都跟大家认知度比较相同。所以这些是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很多时候大家想投资,要找到合适的团队。团队的技术背景、执行力,以及一个团队取得的资源,也对成功有很大的帮助。总结而言,首先,事情要做对;第二,未来不确定时,事情还能继续做对,这是我认为投资人青睐的原因。
科技行者:2019年,芯翼相继通过了中国电信等认证测试,你们和运营商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肖建宏:蜂窝物联网生态里,分三类玩家。一类叫芯片原厂,还有一类是运营商,第三类是下游的客户,包括模组厂、终端客户等等。模组厂和终端客户都有可能是芯片厂的客户。但是真正对整个网络提供保障,甚至我们称作“庄家”的应该是运营商。
所以,我们跟运营商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跟他们配合好,保证技术标准能够无缝地进入网络,保证可靠的通讯;另一方面,运营商作为一个商业的推手,对价格、乃至于对整个商业订单(包括集采),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某种程度上(运营商)也是芯片很重要的出口之一。
科技行者:物联网行业虽然机遇众多,但是也相当的碎片化,芯翼具体选择了哪些场景,作为主攻的市场?
肖建宏:回答之前,我先重申一下,我们公司的一个基础逻辑。有四句话,第一:物联网必然到来;第二:广域物联网才初露端倪,就相当于海洋比陆地更大,但是我们为什么对海洋了解不多,是因为人类的进化还没到那个程度。为什么广域物联网的空间远远大过近场(比如蓝牙这些物联网),是因为人类对社会的无人管理的治理,物联网的发展还没到那一步,但是必然它的体量远远超过近场物联网。
第三,广域联网里,除了蜂窝通讯,还包括其他的非授权频谱,比如Lora。但是我认为,蜂窝物联网会迎来独立的生命,独立生命也是脱离于手机通讯的。
第四,当连接发生以后,针对应用的智能终端SoC必然会有很大需求。什么叫智能终端SoC?它包括连接、主控、边缘计算、传感器、安全、供电等一系列功能,这都得集成,就跟手机一样,这里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机会当前,需求却有缺口,为什么呢?大的厂商可能觉得量还没有那么大,所以可能不太愿意投入那么多资源;小的厂家没有足够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物联网就需要一些具有革新意识的厂商入局,比如像芯翼信息这样的企业入局,有这样一个视野,所以我们投入大量的资本和研发,所以我们公司命名为「芯翼」。
我们的口号就是“以芯为翼,助推物联”。我们希望,用芯片的技术,帮助物联网客户腾飞、降低功耗、降低成本,通过技术手段,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举个例子。近期NB-IoT被广泛应用的场景「表计」,包括燃气表、水表、消防等等,已经连接上了,但连接之后还有其他一些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我们进一步会把它做集成。再比如资产管理、资产追踪,这里面有大量的「定位」的技术,定位的技术怎么跟通讯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在探索方向。
所以每个细分行业,我们都在努力地做技术创新,帮助我们下游客户真正的把功耗降到极致,把成本推到一个新高度。
科技行者:过去一年,芯片产能一直是热门话题,芯翼有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又是如何应对的?
肖建宏:坦率讲,产能紧张是一个全球性事件。所有的芯片公司,不管大小都受到了影响。芯翼因为比较专注于跟一些行业(合作),而且也在创业公司里取得了一些认可,所以我们跟我们的下游厂商,比如封装、晶圆厂,取得非常好的一些合作。所以今年的产能,对我们来讲反而是一个机会,能够帮助我们去扩大市场份额。
科技行者:接下来的一年,芯翼的业务重点和工作方向是什么。
肖建宏:首先,2021年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已有的规模化芯片,叫做XY1100。这款芯片在MWC上海展出,是我们已经得到了很多头部客户认可而且已经批量生产的,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推动它的产量。
第二,我们新投入的针对细分行业的一些芯片,比如针对表计、消防的一些专用芯片,叫做XY2100,即将面世,我们会对它做小规模的推广;我们还在全力研究一些针对资产管理和追踪的芯片,叫做XY3100,我们正在全力组织人员去研发。
同时,我们看到了中等速率的蜂窝物联网的崛起,包括4G的Cat.1,乃至5G的RedCap。我们也在积极的关注,也在做一些投入,希望能够不仅在低速率的部分抢占先机,也抓住中等速率的蜂窝物联网的时代浪潮。
坦率讲,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积累,但它的发展势不可挡,所以多家创业公司,不光是要把功夫做得深,而且动作确实要做得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